美股、A股、港股齐涨,看似全世界都在庆祝中美贸易谈判的“阶段性成果”炒股配资平台查询,可普通人关心的却是另一些问题。比如物价能不能降一点?
工作能不能稳一点?股票到底该抛还是留?
毕竟这波行情能撑多久,谁都说不准。就像老王说的,他那套套了三年的基金终于翻红,可翻红了又能怎样?
钱包鼓起来才算真“回血”啊!
一、谈判落地,市场狂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鬼?
先说这轮股市暴涨,简单一句话:资本讨厌不确定性。过去两年,因为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,中国对关键矿产出口的限制,跨国企业简直被逼得走投无路。
一个深圳无人机厂商的老板跟我算过账,那美国订单占了四成,去年硬是被关税逼得转做东南亚市场,利润直接砍了半截。这次谈判虽然没公布啥具体细节,但有个关键信号——双方同意不搞“断链式脱钩”。
对市场来说,这就够了。
啥意思?就是说半导体设备能正常进口了,港口集装箱不会突然滞留了,企业敢接长单了。
资本看到了希望,不管真还是假,总归是个说法。于是股市就这么涨了。
可你问一个问题:这股市涨了,普通人到底能不能跟着沾点光?
二、红利能流到普通人碗里吗?别高兴太早!
1. 就业市场:外贸工厂真的要重新招人了?炒股配资平台查询
别的不说,东莞那边的电子厂确实在大张旗鼓招人了。中介小陈说,现在普工月薪从4500涨到5000,还承诺旺季奖金。
老板们口口声声说“北美订单回来了”。可你再去问那些外贸商,他们的回答就没这么乐观了。
有个做服装的商人坦白:“现在下单的多是补库存的急单,美国客户还在观望政策持续性。”意思就是,谁也不知道这订单能撑多久,根本不敢放开手脚招人。
2. 消费价格:超市里的进口牛排会降价吗?
这次谈判提到“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”,乍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消息。但你去超市看看,澳洲牛肉还是比美国货更受欢迎。
一个生鲜采购李姐跟我分析:“就算关税降了,美国牛肉用激素的问题没解决,中产家庭还是更认澳洲、日本冷链货。”所以,牛排价格想降?
别想了。真正可能降价的是那些“看不见的地方”,比如塑料原料成本下降,日化用品价格或许能稳住,但也就稳住而已。
三、香港的机遇与挑战:赢家?还是“漏油点”?
都说香港是这次谈判的最大赢家,可真相没那么简单。确实有好消息。
比如资金“中转站”的价值凸显了,有新能源车企通过港股募资了20亿美元,因为在纽约上市要面临SEC审查,在内地IPO排队太久,香港就成了最优解。再比如科技企业估值修复了,腾讯、美团这些巨头年内回购超300亿港元,市场开始相信“政策底”已现。
但问题也不少。国际资本还是在观望。
2023年香港基金净流出420亿美元,今年首季虽回流了80亿,可跟2019年的高峰比起来,差距还是太大了。再加上地产疲软拖累全局,四大地产商股价依旧低迷。
一个分析师警告:“若美联储推迟降息,香港楼市可能成资本盛宴的‘漏油点’。”你说香港能抓住这波红利吗?
没准真是个问号。
四、普通人该如何应对?别盲目追高!
证券分析师老张的建议挺实在:“恒指从1月低点涨了20%,别盲目追高。重点关注两类资产:一是受关税松动利好的跨境电商股;二是港股里研发投入超营收15%的硬科技企业。”至于打工人,倒是可以考虑跳槽去外贸公司。猎头公司Lily透露,光伏、锂电池行业急缺海外销售,但要求从“会英语”变成“懂当地税务合规”。
某大厂甚至为墨西哥分公司招人,优先考虑会西班牙语的。
至于消费者,现在该囤货还是持币?家电经销商黄总给了个很实际的建议:“电视、空调这些用铜大户,三季度可能涨价。
如果不是急需,建议等‘618’大促再出手。”所以,别冲动,耐心才是王道。
结语
中美这轮“试探性握手”,让寒冬里的经济感受到一丝暖意。但普通人最在乎的是啥?
说白了,就是家门口的工厂会不会突然裁员,孩子毕业时就业市场是冷是热,攒了半辈子的存款能不能跑赢通胀。那股市涨三天又能怎样?
不如猪肉降三块来的实在。你觉得呢?
这轮红利到底能不能真正落到我们的菜篮子里?咱们拭目以待吧!炒股配资平台查询
途乐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